凉山广播电视台建台30周年特别报道(五)刘红梅:一位老广电人的青春记忆和情怀
2023-01-06 22:21
举报

刘红梅是凉山电视台第一代记者,她见证了凉山电视台的发展,她用她的热爱和坚守,数十年如一日的在记者这个行业上不懈努力,把青春和汗水都留在了荧屏里。

1992年8月25日,凉山电视台正式成立。刚成立时,只有14名编辑、记者和四部摄像机和两台模拟编辑机,刘红梅负责《凉山新闻》每周三期的采编,凭着一个信念、一种精神、一股热情为电视事业而奋斗。

凉山广播电视台退休职工刘红梅:“过去我们采访的时候,我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人扛着一个摄像机,那时候扛着摄像机,不是现在的这些数码机什么的,都是左胯右扛的那种很重的很笨重的那种摄像机。记得有一次到昭觉县去采访,坐6个小时汽车才到昭觉,昭觉又坐了6个小时有又到西昌,然后我就迫不及待的赶快把带子拿出来看,傻眼了,因为摄像机当时是很差的那种,放在大巴车上的时候就很抖,车子很颠簸的,被抖坏了。放出来的画面是全是黑白的,而且黑白都不说,全是花的,我当时哭了,第一次哭,我在采访的第一次哭,我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,就这么没了。这就是设备当时我们的条件,我们那一代的采访,我们又没有车,条件又差,公路各方面都比较差的。”

提起那时候的外采经历,刘红梅嘴上说着辛苦,但脸上洋溢的是满足和骄傲,在她看来,那些看似艰辛的日子,其实凝聚了自己和整个团队的坚守与信 念,也正是因为大家对电视行业的一股热情,鼓足了努力创新的动力,30年来,凉山电视台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。

凉山广播电视台退休职工刘红梅:“30年的变化,说起来的话太多了,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过去我们在建台的时候只有14个人,4台机器,两个编辑机,当时是模拟机,不是现在的数字化的。编一条一分钟的一条新闻,起码是半个小时以上,因为他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一帧一帧的抠出来的。”

刘红梅说,如今的凉山广播电视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全高清数字化转播车、摄录设备、多个电视频道、广播频率和新媒体网络平台,以及近300人为之服务的川滇黔民族地区一流广播电视台,全州各县乡、村镇都能够收看收听到凉山台的节目,所制作的节目内容更加丰富、信息量更大、形式更生动,服务性、互动性和伴随性更强,社会广泛认可度更高,她希望新时代的媒体人能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继续讲好凉山故事。

凉山广播电视台退休职工刘红梅:“现在年轻人这么好的条件,应该是继承老一辈的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,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,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出来。”

记者:杨秀 江铜 高姝 杨建军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
推荐阅读